内地恋爱观察综艺节目分析_新垂直类节目“出圈”密码
从节目内容、形式、受众特征等多个维度内地恋爱观察综艺节目分析,分析新垂直类节目的发展趋势,探索其成功路径。
文字| 吕一丹
来源 | 中国电视
2022年,当老牌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播出到第十一季、《奔跑吧》也进入第十个年头时,这档热门电视剧近年来经历了无数次迭代升级。 时代在变,信息传播方式也在加速变革。 大众欣赏的综合性节目已经无法轻易满足被移动互联网生态快速切割的碎片化观众的需求。 相反,垂直类节目却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垂直类节目从早期单纯依靠品类,近年来发展到深度细分、风格化时代。 新垂直类节目在选题上更加垂直细分的同时,也更适合人们娱乐、放松、知识的多层次需求。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泛娱乐节目也在寻找新元素、涉足新领域,以更精准地锁定节目受众,增加观众粘性。 还有一些前几年还比较“小众”的垂直类节目,因为传播效果成功,逐渐把曾经“小众”的题材推向了更“大众化”的传播领域。 与其说“垂直”节目是节目的一种类型,不如说“垂直”是节目精准锁定受众、快速增加受众粘性的重要手段。 垂直类节目定位得当,对于广播媒体、长视频平台来说意味着稳定的受众规模和持续观看时长,对于广告品牌来说意味着稳定持续的消费者关注度和品牌曝光度。 或者这可能是一个让自己沉浸其中的美好时刻。
本文将聚焦当前电视大屏、长视频平台热门垂直类节目,从节目内容、形式、受众特征等多个维度分析新型垂直类节目的发展趋势内地恋爱观察综艺节目分析_新垂直类节目“出圈”密码,探索其成功之路。
广电仍是内容创作生产主力
长视频平台降本增效
继续犁小切口
2022年前三季度,广播电视媒体共制作新节目182个,定期在电视大屏幕播出。 其中,主题明确、方向明确的垂直类节目占比87%。 占比40%,创新贡献最大(图1)。 2022年前三季度,省级卫视晚黄期节目共计165个,其中9个为细分主题明确的垂直节目,一半以上为新节目。 它涉及学科广泛,分布在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图2)。 广播电视媒体仍然是内容创作的主要生产力,垂直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正常播出的主要节目类型。 省级卫视在垂直节目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2年以来,长视频网站受到降本增效的影响。 在生产控制的前提下,节目创作更加注重垂直化和高质量生产。 脱口秀、推理调查、爱情观察、职场观察等题材仍是主要节目类型,力争以小切口维持高粘性用户的长期绑定(表1)。
垂直项目市场蓬勃发展
主题选择更垂直、更瘦
从现在的大电视屏幕中不难发现,节目内容主题的多样性正在增加,涉及的细分领域也更加垂直和精细化。 2022年前三季度,明星频道、长视频网站已播出的季播节目中,细分题材较多,大多为文化、生活、美食、情感、旅行、影视等类别。音乐正朝着更加垂直的细分方向发展(图3)。 并且垂直细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无论是内容类型、参与者、表现形式、节目场景,还是各种方式的组合,都可能产生独特的节目主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以音乐节目为例,音乐类型已涉及美声、音乐剧、民歌、乐队、说唱、电子音乐等小众领域; 节目场景不再局限于演播室,而是延伸至户外; 节目主题此外,也不局限于音乐比赛,而是延伸到探索城市文化等具体话题(表2)。
体验和观察项目成为主流
关注现实生活
对比近三年明星频道的季播节目形式可以看出,体验类、观摩类节目已成为主流模式(图4)。 与竞赛等其他形式的节目相比,体验观察真人秀更深入生活本身,贴近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寻求观众更直接的情感共鸣。
体验类节目多以生活、美食、旅行等强调自我感受的主题为主,强调“真听、真看、真感”。 以生活体验类节目为例,近年来,“明星+户外休闲生活”的慢综艺模式已经成为生活体验类节目的常规配置,但几年的发展必然导致观众兴趣的下降。在类似的程序中。 除了展现美好的闲暇时光,更多的生活节目正在试图寻找更深层次的方向。 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你好生活》节目将播出至第三季。 节目中,主持人“天团”引领的慢生活,将节目的视角代入普通人的乡村生活。 当谈到乡村教育支教、环境保护、科学种植等公益话题时,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节目的内涵和深度。 主持人和嘉宾在节目中展现了他们对生活和亲人的真情,也拉近了与观众心灵的距离。
观察节目选择了更多职场、婚恋、家庭代际等主题。 他们在通过真人秀以特定维度呈现现实生活的同时,增加了观察室旁观者的视角,更大程度地抽象了现实问题本身,使其更加理性。 以独特的方式思考共同问题,从而与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思想联系。 以情感观察节目为例,目前此类节目的视角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恋爱中的年轻人,而是着眼于更多的情感关系、阶段和形式。 比如展现婚姻危机关系的《再见爱人》(芒果卫视)、展现失恋离婚人士重新开始的《春天再出发》(东方卫视)展现现实生活的《中式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湖南卫视)展现结婚准备期的夫婿父女关系,都选择了情感观察从特定的垂直方向。 以现实生活各个阶段的情感问题为话题,获得更广泛受众的情感共鸣。
同质化竞争压力
节目差异化定位求生存
随着近年来垂直类节目的规模化运营,同质化竞争趋势加剧内地恋爱观察综艺节目分析_新垂直类节目“出圈”密码,成功模式后大量同类型节目一起出现的情况并不少见。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同一类型的节目也可以在观众定位、场景类型等不同方向上打出差异化的“组合拳”。
以近年来热门的职场节目为例(表3),自腾讯视频“精彩优惠”推出以来,职场节目数量迅速增加,并拓展出多种针对不同受众、不同形式的节目。 有针对职场年轻白人和高层工人的节目,有针对中年人、职场妈妈、企业家的节目,有针对员工和老板聊天的节目内地恋爱观察综艺节目分析_新垂直类节目“出圈”密码,甚至还有电话聊工作的节目。 从几档职场节目的观众构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定位的观众收视率的差异。 例如,新职位系列的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和高学历,而成熟求职者的受众群体年龄和学历更广泛(图5)。
传统题材的年轻化表达逐渐成为趋势
中青年人是垂直类节目最活跃的受众群体,是社交媒体的主要声音,也是广告主最青睐的消费群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传统题材的垂直类节目偏向年轻观众。 以文化类节目为例,自从汉服热潮席卷全国各大城市的年轻群体后,传统文化不再是只有成熟、专业观众才会关注的话题。 正如主持人汪涵在《好时光研究社》节目一开始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让有传承价值的东西具有传播价值”。 在新的垂直节目中,文化类节目不仅可以在细分品类上进行创新,更需要在年轻化的表达上获得新的生命。 河南卫视《精彩之旅》系列节目以民族风情故事和舞蹈的形式呈现各个传统节日和节气,利用传统电视和新媒体,让古老的中原文化在年轻人的社交平台上重新活跃起来。
据CSM全媒体视听同源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卫视《清明精彩游》节目整体大屏收视规模750万,小屏收视140万,其中15岁以下中青年观众-44占44.3%。 湖南卫视《美好岁月研习会》以传统文化故事人物为主线,通过时空交错的表演,在主持人和专家的讲解下,将传统文化知识用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年轻人。 无论是画面的美感、节目的趣味性,还是文化内涵的深度,都得到了年轻观众的认可。 北京卫视与抖音合作的《百川文明艺术》,以另一种方式将文化与年轻人的兴趣结合起来。 《百川文明诀》属于主题综合类节目《百川综艺季》。 节目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在科幻场景中猜字,用年轻人的叙事方式讲述文化故事。 在状态表达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图6)。
选题切合当下热点
主题的可持续性有限
各种新鲜潮流元素与传统题材的叠加内地恋爱观察综艺节目分析,也给各种新节目带来了更多的精彩和活力。 2022年,冬奥、露营、元宇宙等关键词将快速应用到垂直节目市场。
以冬奥会为例,2022年初的北京冬奥会将一批冰雪运动主题节目搬上电视大银幕,并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成绩(表4)。 例如,浙江卫视《冰雪燃烧》节目播出期间全国收视人数累计达到1.2亿,杭州单集收视率达到2.03%。
户外露营项目也是如此。 新冠防疫前提下,出行方式受到限制,户外露营迅速发展成为热潮。 节目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 无论是老牌旅游节目《花儿与少年》,还是新节目《一起露营吧》、《追星者》、《我们去露营吧》等,都将户外露营作为节目的主题。 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公众对户外活动的渴望(表5)。 户外露营项目也是如此。 新冠防疫前提下,出行方式受到限制,户外露营迅速发展成为热潮。 节目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 无论是老牌旅游节目《花儿与少年》,还是新节目《一起露营吧》、《追星者》、《我们去露营吧》等,都将户外露营作为节目的主题。 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公众对户外活动的渴望(表5)。
然而,紧扣热点的垂直题材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更多受众的关注,但也应该看到,潮流带来的人气是不可持续的。 是继续顺应潮流、不断创新,还是及时落户寻找更稳定的观众圈子内地恋爱观察综艺节目分析,是节目制作团队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年轻题材不断细分
向新兴兴趣圈开放
针对年轻观众兴趣圈的垂直节目创新,节目市场一直活跃。 2022年已播出的题材包括传统推理与侦探、密室逃脱等解谜类节目,如《侦探第七季》、《密室》等。 《大逃亡第四季》;还包括针对新兴年轻人兴趣圈的新节目,如科学实验、科幻、配音、电子竞技等(表6)。
传统推理类节目最受欢迎,但各个节目都在寻找更独特的卖点,向更细分的领域发展。 比如《萌探探案》在经典IP改编和场景还原的基础上,为推理、侦探类节目增添了更多亮点; 《开始推理》围绕连贯的剧情,增强节目的连贯性。 可见度; 《YES OR NO》和《漂亮推理》都是问答形式的调查推理,后者也是一档女性推理节目。
年轻人新兴的兴趣圈更多是“自流量”圈。 如何满足原创圈层观众兴趣,吸引更多观众观看,是这类垂直类节目的重要课题。 从2022年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侦探第七季》和《密室逃脱第四季》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热度,豆瓣评分分别为7.7分和7.6分,对于维持现有的粉丝圈子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新兴趣圈的节目中,以《三体宇宙》为背景的科幻脱口秀《不回答》在豆瓣评分7.0。
“圈子培育”增强用户粘性
新的垂直项目更多地依赖于用户对特定圈子的深度沉浸。 传统题材已经拥有了固定的受众群体,而新节目、新概念则需要节目制作团队付出更多努力,在前期形成用户圈子。 以爱奇艺“年度喜剧大赛”为例。 节目中提到的“小品喜剧()”这个概念虽然听起来很奇怪,但其本质属于舞台喜剧的范畴,而且也反映了日常生活。 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对于大众欣赏的要求并不高。 而其独特夸张的表演方式和丰富的表演内容也很容易让观众沉浸其中。 节目中多次提到小品喜剧的概念和体系,不仅是为了培养观众的观念,也是为了建立圈子的话语体系,帮助圈子的形成。 此外,在节目播出期间,视频平台还通过打造品牌IP氛围、推出大量衍生节目,甚至在社交平台上热搜,帮助观众圈子的形成和巩固。
公益话题、经济振兴成为创新热点
在垂直类节目的创新上,广电媒体也体现了作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在助力乡村振兴、城市实体经济复苏方面也打造出不少新节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你好生活》在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将乡村教育、环境保护、科学种植等内容融入到节目中,充分反映乡村生活的变化和发展。 湖南卫视《云上小店》通过日常交易深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充分体现了这档生活体验节目的“乡村振兴”主题。 贵州卫视《她的乡-风一样的女人》以乡村旅游为主线,展现了贵州乡村的纯朴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风情魅力。 上海东方卫视《加油店》将视角转向本市实体经济的困境,帮助经营困难的小商铺走出困境。 在传播节目内容的同时,也从实际层面帮助上海本土小企业渡过难关。
跨屏融合促进垂直进“圈”
虽然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观众的媒体接触习惯,碎片化了大众的休闲时间,但也为长篇电视节目在大屏幕上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渠道。 通过跨屏融合,优质垂直类节目的内容可以更快、更精准地瞄准受众,为垂直类节目的精准传播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CSM全媒体视听同源数据显示,东方卫视《爱乐之城》全媒体观众规模达2.47亿人,其中点播观众1.14亿人,小屏用户占比41.03%。观众总数。 移动新媒体对大屏优质内容传播进行了拓展和补充。
与此同时,垂直节目市场也涌现出新的“玩家”——短视频平台。 抖音、快手近两年相继推出与广电媒体合作的垂直类节目,如抖音与浙江卫视联合播出的多屏互动音乐综艺节目《歌曲礼赞》,就试图连接广电媒体。抖音观众与电视观众。 融合的新尝试。 跨平台的深度互动,对于连接大小屏幕的观众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发展趋势来看,电视大屏垂直节目仍处于快速发展期,现有垂直节目不断寻求更多发展方向,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整体内容体系呈现出更加符合现实生活和受众心理的发展趋势,节目制作和呈现手段更加融入当前不断变化的媒体传播方式。 虽然存在同质化竞争压力大、单一品类资源内部消耗严重等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节目创作者正在以更加谦虚、真诚的态度面对观众的真实需求,创作出更多的节目。符合时代的需要。 优秀的作品。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erbi.cc 搞笑故事 蜀ICP备202100619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