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冷门综艺节目_综艺看腻了,纪录片火了!这些好电影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3-07-04 浏览:158 分类:娱乐资讯

好看的冷门综艺节目_综艺看腻了,纪录片火了!这些好电影你了解多少

被誉为“国民专辑”、“时光记录者”的纪录片有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但一直以来规模都比较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引发了公众的话题。

在“人人都可以直播、人人可以录制”、市场化运作、娱乐化生存的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宣传比制作更累

3月3日晚,纪录片《人间》抗疫特别节目总导演范世光瞒着母亲,带领团队从上海南站前往疫情发生的“红区”。武汉拍摄疫情风险最高。

28 天后,团队带回了 30,000 分钟的素材。

返回上海后的14天隔离期间,各种后期制作设备被送往隔离区,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制作。 最终,《人间世界》抗疫特别节目于近日播出,视频网站将这部影片首页的大图给予了置顶推荐。 而且确实不负众望,收获了很多掌声。

采访之初,范世光以为自己想讲述拍摄的幕后故事,“我已经跟很多媒体说过了”。 他说。

直到记者解释说,这次的重点是要谈整个纪录片行业是否正在经历转型,他突然来劲了:“一定是!”

11年,是范世光的事业年龄。 早期,上海纪实频道的《档案》栏目是一部历史纪录片,有时他一个人担任导演。 拍摄量不大,但资料收集和文字编写消耗的精力较多。

那是一个心无杂念的时代。 纪录片大多来自几个电视台,市场化程度较低。 偶尔也会看到一些专业学生的独立作品。 范世光形容“门窗紧闭,可以安心读书”,环境封闭,不与外界打交道,对“宣法”一无所知。

那时候,他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手机收到短信通知的时候。 今天的栏目收视率达到了1.0以上,《我太幸福了》。 这个数字在纪录片频道中位居前列,但与其他兄弟频道的栏目相比却远远逊色。 对于纪录片这一小众类型来说,这并不容易。

我明显感觉到“环境变了”是从《人间》第二季开始的。 2019年1月,该片除在东方卫视首播外,还同时在新媒体平台上线。 “这是致命的。” 范世光用夸张的语气描述道。

网络沟通适合短、平、快,团队做了很多碎片化的工作。 例如,将每集拆分为30秒版本、1分钟版本、5分钟版本、10分钟版本等,匹配新媒体广告视频、首页视频、微信公众号文字视频、微博视频、抖音视频等不同平台的需求。

几乎每个版本中,逻辑都会根据材料进行重新组织和重新编辑。 每集切入的5-10个短视频是独立于正片的叙事。

比如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下周二,请看《儿科医生》的几个理由》,正文开头如下:

有一次,我和一个医学生聊天。

我:你们班的学生选择的职业方向是什么?

医学生:50%的学生选择了外科,其次是内科和妇科,没有人选择儿科。

我为什么会?

医学生:原因很简单,儿科待遇差,工作强度大。 谁去?

这就引出了《儿科医生》这一集的内容,并附有一段1分40秒长的重新剪辑视频。 本文为范世光本人撰写。 几乎每一集,导演都要为每个平台准备剧本,为每个版本准备短视频。

最终效果超出预期:《人间世界》第二季播出时,几乎每一集都上了热搜,点燃了网络话题。 豆瓣评分9.6,仅腾讯视频播放量就突破1.2亿。

有制片人问范世光:你请了哪家宣传公司? 他回答:我没钱,我自己做,面试都是“自来水”主动找上门的。 这让他意识到两件事:

互联网时代,优质内容依然是吸引力的核心;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与外界的互动,积极分享故事,努力呐喊。

这段经历提高了导演们的新媒体能力。 比如导演们去医院实习的时候,也制作了短视频,最后剪辑成独立的5集短视频系列《世界上的一件事》。

“我真正开始意识到纪录片的商业价值。虽然《人间》因为题材的特殊性,拒绝了一些商业广告和赞助,只是靠版权收入来维持成本。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一个IP。” 范世光说道。

年轻人成为新观众

上海这座城市曾经是纪录片诞生的土壤,培养了新中国最早一代纪录片人才。

上世纪末,改革开放之初,纪录片被称为“民族相册”、“时代记录者”,其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尤为突出。

上海卫视制作了多部知名纪录片。 小事包括城市生活,比如毛毛的抱怨、大规模的拆迁; 大型国家历史,如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城市发展等。 那时,激动人心的题材源源不断。 上海纪录片尤其擅长讲述大时代小人物的故事,从而形成了“海派纪录片”的独特风格。

“它从普通人的角度讲述了个人的命运,但却可以深入背后,反映伟大时代的变迁。” 上海广播电视纪录片中心主任、真实传媒总经理李毅说。 2002年1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办专业纪录片频道。

然而,网络时代,市场化、娱乐化风起云涌,综艺节目、影视剧越来越受到关注。 纪录片作为“小众品类”,在市场上接连遭遇挫折。 有纪录片制作人下跪要求影院增加影片数量,一度引起热议。 庆幸的是好看的冷门综艺节目_综艺看腻了,纪录片火了!这些好电影你了解多少,近年来,一切似乎又发生了变化。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掀起了美食纪录片的热潮。 此后,《人生一串》、《风味人间》相继接踵而至。 2019年,腾讯视频等网站推出了《七个世界,一个星球》《行星》《太空看地球》等一批BBC科普纪录片。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出《谍战谍战》第二季。

“当我看到网站首页上并排推荐纪录片和热门网剧时,我有点惊讶。” 网友小谷说道。 她是一位90后白领,工作压力很大。 闲暇时,她喜欢看综艺和网剧,乘坐地铁上下班也不例外。 这部纪录片不在她的清单里,但她被首页的推荐“迷住”了,忍不住点进去看了一下。

我当时点的就是《人间世界》。 我看的停不下来,又哭了。 “这完全不符合我想要轻松看剧的初衷。” 小顾叹了口气。 他本想逃离现实几个小时,没想到却变得更加沉重,反而觉得很满足。

爱奇艺视频网站为影片做了一个人群画像:女性居多,大专以上学历居多,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可以简单概括为“年轻、年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这并不难理解。 纪录片需要观众有探索现实世界的好奇心、思考的心理预期、一定的教育背景、文化知识或生活经历,并不是人人都会感兴趣的大众类型。

李毅认为,这恰恰解释了为什么纪录片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年轻一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老一代。 随着他们的成长和成熟,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新的观众。 80后即将进入40多岁,90后即将进入30多岁。 这也恰好是纪录片增长最快的时期。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在故宫修复文物”。 在电视上播出时,传统观众反响不大,但在B站却一炮而红,年轻人自发在网络上宣传,制造话题,倒逼它走红。

另一方面,近年来综艺节目泛滥成灾,有泥有沙。 我们几乎买下了国外所有知名综艺节目的版权。 各种快综艺和慢综艺轮番上阵。 年轻观众已经审美疲劳好看的冷门综艺节目_综艺看腻了,纪录片火了!这些好电影你了解多少,过多虚构成分的真人秀备受争议。

这时,纪录片用真正的力量拨动了年轻观众的心弦。

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每次都是一票难求。 再比如李子柒的视频好看的冷门综艺节目,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看似无趣,却有一种平静真实的韵味。

“真理激发思考。” 李毅说道。

观众年轻化、网络化、市场化,意味着符合年轻人生活习惯、审美偏好、角色期待的纪录片发展新阶段似乎正在拉开帷幕。

商业纪录片:寻找观众的“最大公约数”

陈晓庆,《舌尖上的中国》前两部电影的总导演。 2017年,担任腾讯视频副总编辑,创立“到来”品牌。

网络时代的市场和资本,给了纪录片人独立生存的可能。 到来的商业化之路离不开腾讯视频这个大平台。 团队制作的《风味人间1》在腾讯视频播出后创下了中国纪录片网络点击量新纪录,目前第二季正在热播中。

“我这几年制作的纪录片大多在大众媒体上播出,制作需要在规定的周期和预算内完成。” 陈晓庆表示好看的冷门综艺节目,这个特点使得团队不得不选择在一定的模式框架下运作。 关键在于如何以看似重复的方式每次都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 例如,从《风味世界1》到《风味世界2》。

《风味世界》是腾讯纪录片平台打造的IP,实际上已经形成了IP矩阵。

除正片外,另一部10分钟×20集的《潮汕风味起源》在腾讯视频上线,已在19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第二季《原味·云南》再次购买。

25分钟×35集的《风味实验室》以时下热门美食话题为入口,每期邀请“风味医生”、“风味研究员”、“风味体验师”畅谈美食知识,更具趣味性。比如一个话题性的综艺节目。

疫情期间,腾讯视频推出的“沸腾吧火锅”也出自道来。 让当时被锁在家里的网友们流口水“看着像受虐狂”,弹幕里充斥着“我想出去吃火锅”的嚎叫声。

这些策划和IP开发是商业纪录片的重要特征。 内容受众广泛,不再“小众”。

道来诞生于互联网时代,但其核心创作者均来自传统媒体,拥抱新事物的过程也伴随着诸多纠结。

陈晓庆总结出一招:首先要对观众负责。

小制作机构一旦没有了观众,就没有任何价值。 因此团队在技术手段上做出了很多新的尝试,这也体现了对专业精神的推崇。

他解释道,纪录片的专业性,体现在商业纪录片上,就是以观众为导向,尽力满足观众对故事讲述和视听表演的需求。

例如,《风味世界2》第一集《甜蜜迷蒙录》中,尼泊尔悬崖上采蜜的故事,为了展现惊心动魄的场面,摄影师挂在悬崖顶上拍摄并记录采蜜人的惊险动作。 在另一个故事中,团队与外国摄影师合作,记录了马来西亚巴瑶人如何在水下寻找海胆,并拍摄了水上最后的人类生命。 上山下海,我们希望从更专业的角度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第二季不仅在拍摄手法、场景调度、基调控制上精益求精,在讲述方式上也强化了戏剧感和冲突感。 很多喜欢BBC纪录片的观众可能会觉得亲切,因为该片采用了自然历史纪录片的手法。

《风味》系列是一部商业纪录片,是公共媒体播出的热门纪录片,需要创作者倾听观众的意见,找到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最大公约数” 。

“我们希望站在更多观众的角度,找到更多人感兴趣的平衡点。” 陈晓庆说道。

细分到极致,总有一款是你的菜

“纪实综艺和纪录片之间的界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探索传媒集团大中华区内容副总编辑张元说道。 同样在市场上,他的认知与道来团队的认知几乎是一样的。

是全球纪录片娱乐的领先品牌。 每年推出超过8000小时的原创节目,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50多种语言播出。

作为行业领先者,其商业化模式是怎样的?

一是细化分类,包括探索频道、TLC旅游生活频道、动物星球频道、旅游频道、HGTV家居生活频道、汽车频道、美食频道、科普频道等。

“在不同的垂直领域,内容更加细分。” 张元解释道,年轻观众可以从纪录片节目中找到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机会去探索。 因此,节目的内容需要更垂直、更有深度、更有共情性。

例如,旅行纪录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大众旅行、背包旅行、荒野求生等不同类别。 细分到极致,总有一款“属于你的菜”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纪录片节目的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们通过“合拍片”的方式与众多中国合作伙伴达成合作。 比如与B站联合制作生存节目《华夏荒野决胜》; 与芒果TV合作《功夫学徒》系列节目,邀请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体验各种新鲜事物; 传2》等。

而这些节目也可以算是纪实娱乐。 市场化、类型化的发展,赋予商业纪录片更广阔的新定义。

这个时代,直播、VLOG是全民记录,生活随处记录。 因此,专业团队制作的纪录片必须极其讲究,视听震撼需要远高于网友作品,让观众“身临其境”,有代入感。 技术门槛降低,但意味着专业制作门槛更高。

“对于类型纪录片来说,中国还有很大的潜力。”张远说。 近年来,纪录片展映数量增多、影片数量增多、关注度提高、商业价值提高……市场越来越热闹。

改变并保持不变

2019年4月,上海广播电视台以纪录片频道为班底,整合集团内部纪录片团队,成立纪录片中心。 李毅担任该中心主任。

调整的背后好看的冷门综艺节目_综艺看腻了,纪录片火了!这些好电影你了解多少,是纪录片市场的变化。 传统的栏目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年轻观众的垂直化、细分化需求。 此次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电影人的经验,对纪录片进行了类型区分。

比如每天六七点有动物纪录片,八九点有历史纪录片,十点有探险纪录片。 200多人的团队也分为17个工作室。 有的工作室擅长历史悬疑故事,有的工作室擅长社会现实题材,有的工作室擅长人文艺术题材,有的工作室擅长自然动物题材……

新页面上线后,收视率大幅上升。 “网络海量信息中,观众为什么要看你的纪录片?传统纪录片的制作和运营方式必须改变。” 李毅说道。

例如,纪录片由长片变为短片。 以前一集1小时左右,现在一集20分钟左右,甚至只有5分钟。

疫情期间,团队与微博合作推出微纪录片《一顿温暖的饭菜》。 其方法是“全民拍摄”,选取微博用户的自拍照,团队再进行剪辑。

由于每个镜头都来自网友,后期剪辑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才完成制作。 该片在疫情期间反响良好,进入热搜榜,随后在电视台播出。

类似的还有与快手合作的短片《回答2020》。 根据快手网友的喜好和特点,剪辑成竖屏,播放方式为先在网络背景上,先短后长。

李毅希望通过手机短视频,让年轻人首先关注并喜爱纪录片,然后吸引他们到中屏幕(电脑或电视),最后到大屏幕,即电影院。

然而,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纪录片都适合市场化、商业化。

团队还在制作一批传统纪录片,比如有关上海历史的纪录片,对艺术性和文学性都有较高的要求。

环保题材《长江之恋》从青海源头拍摄到上海,英文版刚刚制作完成。

利用史料编辑了《多彩新中国》、《上海解放一年》。

还有关于核工业的故事、关于警察局的故事、关于消防员的故事。

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纪录片土壤。 尤其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外语人才众多,外语纪录片输出海外也相对便捷。 比如东京审判纪录片的外语版,就是海外电影人主动找到李毅团队合作的。

今年,纪录片中心还在网站上开设了账号,并发布了一些片段进行试水。 目前来看,点击量还是不错的。

综艺、影视剧文化差异较大,外国人可能看不懂故事的内涵,但纪录片的呈现更直观、更有吸引力、更有说服力,制作周期可以更短。 运用得当,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条“捷径”。

但范世光提醒,纪录片的未来离不开一个核心:专业导演的培养。

用手机拍照就能剪出一部好片。 但导演如何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温暖、关爱的内容,才是一部好作品的关键。

具备这样品质的导演与专业无关好看的冷门综艺节目,而是需要生活历练、关心社会、感受时代。 这样的人才不可能很快培养出来,只有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机制才能孕育。

纪录片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